6月21日在北京召開了2016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也發布了《2016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這對于互聯網金融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們知道步入2016年后,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經歷野蠻生長后迎來了史上最嚴的監管風暴,制度建設提上日程,而以重構征信體系為目標的區塊鏈技術近期也成為業界熱點。在監管和技術雙重發力下,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方向性選擇。
互聯網金融紅與黑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憑借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平臺創新、市場創新,成為信息消費的亮點。2016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發布的《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信息消費總額達到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3%。
這一數據背后,有兩大突出看點。一是互聯網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領域;二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成為這一成果的重要推手。互聯網金融作為信息消費的一種,已成為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新增點。但野蠻發展中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多家P2P平臺卷款跑路、非法融資事件持續發酵,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
監管趨嚴,互聯網金融步入新階段,在大亂大治中,互聯網金融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2016年,連續三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金融”一詞,表述已由“促進健康發展”變為“規范發展”。6月12日,國務院公布《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與現在正在進行的互聯網金融規范整治之間是一種互相促進的關系。
有兩個非常具體的重要措施,第一,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失信市場主體,要按照《指導意見》開展聯合懲戒,使其付出慘重的代價。第二,明確凡是在其他領域有嚴重失信行為的主體,將不得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重構征信機制,區塊鏈成巨頭追逐新風口
征信是互聯網金融的命門。在監管發力的同時,如何從技術和底層結構上完善征信體系成為課題。傳統征信體系的無能為力、大數據第三方征信存在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欠缺等,增加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控難度,意在重構信用形成機制的區塊鏈技術由此獲得各方關注。
在監管層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6月15日成立區塊鏈研究工作組,重點圍繞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技術難點、業務場景、風險管理、行業標準等方面開展研究,跟進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發展及在金融領域應用創新,密切關注創新帶來的金融風險和監管問題。
作為一種全新的底層基礎構架,區塊鏈有望將把互聯網金融帶入新階段。
【云立方裝飾ERP以“裝飾產業轉型升級”為使命,致力改變行業管理現狀,優化各環節資源,建設一個”ERP+APP+電商”的個性化的互聯網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