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業經歷去年的上市潮,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消費升級、新零售概念以及智能制造、AI人工智能的應用等不斷沖擊,十分熱鬧,許多企業都期待今年的市場轉機。
事實上,今年也非常熱鬧,家具行業在年初就不斷出現海外收購的消息,環保持續嚴查,整裝開始發力,房地產精裝房直接介入家具市場,家具市場持續低迷,定制家具、成品家具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入下降,企業面臨新的困境,等等。尤其是資本大咖與跨界大咖推動行業變革,各項成本上漲,中小家具企業的生存空間備受擠壓。
盤點一下今年家具企業的關鍵詞,必然是以迷茫、生存為主線,而少有談及發展,還有諸如成本上漲,銷量、利潤下滑,環保以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企業轉移,企業大量裁員和多元化發展,等等。
迷茫與生存
除了少數上市的巨無霸企業不斷進行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布局外,對絕大多數家具企業來說,今年談論的話題主要都是如何生存,壓縮支出保證現金流,而不是發展。尤其是對許多傳統成品家具企業來說,以往開發新品—參展—招商—開設加盟店的渠道越來越窄,銷量大幅下滑,開店困難重重。
往往花費大的人力物力研發生產的新品并沒有受到市場的認可,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產品,實際上是不知道自己企業應該做什么產品,即使有個別企業的新產品招商情況較好,也對未來要怎么做表示迷茫。而且定制家具企業同樣面臨銷量和利潤的雙重下滑,企業盡管努力開拓并降低成本,仍然感覺到危機重重。
對家具市場產品方向的認知不清,是大多數家具企業面臨的困惑。家具市場產品流行趨勢好似非常清楚,輕奢風格、新中式、現代意式極簡等等,但是企業不能把握市場產品流行趨勢,也對行業的認知不夠,市場流行的風格產品企業是否能夠做好沒有清晰的認知。企業應該研發什么風格的產品,應該生產什么檔次價格的產品,定位不準確。
另一方面是對市場變化的未知的困惑,這是到年底企業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明年市場會怎么變化,企業應該怎么做,非常迷茫。家具市場持續低迷多年,家具行業不斷有業內知名的企業倒閉退出,定制、精裝房、電商等市場分割,變化之快讓許多企業感到危機卻又實屬無奈。在迷茫的狀態下經營上自然趨于保守,企業最大的希望是能夠穩定或者下滑幅度盡可能小,以保證在行業的大變局時代能生存下來。
上漲與下滑
各種成本上漲是非常明顯的,環保成本、原輔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研發成本、營銷成本等等。與此同時,因為成本上漲的壓力,企業在產品輸出的價格也隨之上漲,非常明顯的是市場上家具產品的價格更加顯示是“消費升級”了。當然大部分企業都喜歡研發所謂的中高端新品。總體來說,不論是制造運營成本,還是產品價格,都在上漲。對家具企業來說,要化解成本壓力,需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去考量、去努力,不是產品提檔提價就行得通的,必須通過產品的提升、服務的增值、品牌的溢價去實現利潤的增長。
事實上,與成本、價格上漲相對的,是銷量與利潤的雙重下滑。企業的迷茫也在于企業不斷地努力換來的仍然是銷量的下滑,而同樣銷量的利潤也是下降非常明顯。家具市場的渠道眾多,加盟店、社區店、獨立品牌大店、精裝房項目、裝修定制、電商等等,競爭激烈,同時還有更多的國際家具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家具企業明顯應付不過來,銷量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不振。企業為了提升銷量,加大投入,薄利多銷,也只是讓下滑幅度縮小一點。
裁員與轉移
市場不振,銷量下滑、利潤下滑,企業在迷茫中為了生存自保,縮減成本開支,精簡人員在所難免。據了解,今年許多業內知名的大型品牌企業都有不同幅度的裁員,包括車間工人、運營管理和營銷策劃人員。當然,也有個別業內第一梯隊的企業對外的說法是,企業制造升級,智能制造可以節省大量人工,裁員并非是企業業績下滑。
轉移有幾方面,最明顯的是市場方向轉移和制造基地轉移。市場方向轉移包括外銷轉內銷、成品轉定制等。主要原因其一是國際市場訂單和利潤都大不如前,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影響更大,有的出口美國的外銷家具企業直接關閉,有的把更大的精力放到國內市場上;其二是國內市場定制化消費越加明顯,成品企業不管是否真的做定制,都會對外打出可以定制的宣傳,迎合市場需求。
制造基地的轉移包括內轉和外移,內轉多是沿海一帶或京津冀一帶往內地省市轉移。外移是往國外設立生產基地,往美國、歐洲和東南亞、非洲的都有,主要的是東南亞。原因是國內的環保政策的實施以及中美貿易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當然降低制造成本也是一方面因素,尤其是轉移到非洲等地的企業。
多元化
多元化主要是產品多元化和渠道多元化。
產品多元化主要體現在風格和定制化上。面對國內的專業家具大展會,業內專家、企業老板、設計師等都只是關注到新中式、現代簡約、輕奢、美式等風格。有點實力的家具企業都在追求多元化產品組合,對市場上流行的新中式、現代簡約、輕奢、美式等風格產品,或全部涉及,或經營其中幾種。
公開說法是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經銷商的開店和銷售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事實上,也確實是一種尋求對現有市場的突破,企業在往綜合性發展,對企業生產的所有風格產品放到一個品牌加盟店內,讓經銷商開一個品牌專營店可以經營企業所有風格的產品,不論是獨立品牌大店,還是專業賣場的店中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單系列單風格單獨一店。
渠道多元化同樣是企業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措施。以往的家具企業產品多以成品為主,渠道相對單一。但是目前的市場上多方參與,資本市場不說,裝修公司、垂直家具電商平臺、家具電子商務公司、房地產企業、軟裝機構以及家具賣場本身等等,都在分搶家具市場份額,家具企業的加盟連鎖品牌經營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因此家具企業也嘗試渠道多元化,主要就是參與到這些渠道當中來。許多企業成立工程部,專門對接房地產精裝房項目。
類似這樣的電商部、定制部等等已是常見。從成效來看,多數企業參與這些渠道并不理想,原因一方面是企業實力不夠,對各種渠道淺嘗輒止,參與度不深,不專業;另一方面是認識不夠,投入也不夠,沒有大量的專業團隊經營,在資源、談判和服務上跟不上。當然,許多企業的渠道多元化是打破以往的經營底線,給全國的經銷商供貨,拋開專賣店到處供散貨,也給電商企業提供專賣店的同款產品,非常明顯是一種應對市場的無奈選擇。
終端服務與培訓
家具企業以往的服務對象是經銷商,而在今年企業服務經銷商的同時,談論的更多的是服務終端,思考的是如何讓企業與終端縮短距離。服務終端總體來說是經銷商的工作,但市場銷量下滑,企業不得不關注終端銷售。
非常明顯的是對終端導購的“武裝”上,一方面是培訓,針對店面經營管理和導購銷售技巧的培訓,企業不再是以往象征性的培訓,而是更加務實,注重實效;另一方面是銷售輔助工具,由企業與經銷商共同分擔,盡可能使用對終端銷售有幫助的各種引流、幫助成交的銷售工具;還有就是幫助經銷商做樣板房,做拎包入住項目等。
事實上,企業對終端的服務都要培訓,新的經營思路、思維方式要培訓,銷售工具使用要培訓,新渠道、模式的推動都要通過不斷培訓來達成,越是大品牌大企業培訓體系越是健全,而實際上經營的也更好。